科海史迹
以身试毒创业艰,医学硕果惠人间。
研制疫苗有后辈,追慕先驱汤飞凡。
疫苗,是人类在医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明,每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是人类战胜一种传染病的伟大胜利。可以说,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措施能像疫苗一样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如此重要、持久和深远的影响。
为了研制发明疫苗,我国一代代医学科技工作者筚路蓝缕,薪尽火传,取得了许多享誉世界的成就。回顾过往,展望前路,不能不让我们想起汤飞凡的名字。
汤飞凡,现在许多人也许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了,但他在我国以至世界医学界,却是成就辉煌,功勋无数。是他将国人沙眼的发病率从95%骤然降低至不到10%;他的研究让中国提前世界16年消灭了天花;他研发了中国的第一支青霉素、第一支狂犬疫苗、第一支白喉疫苗、第一支牛痘疫苗;他用两个月的时间遏制了鼠疫流行;他也是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、中国微生物科学的奠基者,享有世界声誉的微生物学家。被誉为“东方巴斯德”,世界“沙眼衣原体之父”,更被誉为中国的“疫苗之父”。
1897年,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西乡;1921年从美国雅礼会在长沙创办的湘雅医院毕业,获医学博士学位。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实习和研究。1925年被推荐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,师从美国免疫学家协会和微生物学会主席秦瑟教授,学习细菌学和免疫学。1929年,汤飞凡为了报效祖国,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,回到国内新创立的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。后又放弃在英国雷氏德研究所高薪工作的机会,回国参加抗日战争,在昆明创立和领导中央防疫处。汤飞凡在防疫处极其简陋的车间里,用自己分离的中国菌种,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,进入批量生产后,挽救了千百个中国和盟军抗日将士的生命。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特在《自然》杂志撰文高度赞扬汤飞凡神奇的疫苗制作法,让中国中央防疫处在全世界都有了响亮的名声。
新中国成立后,汤飞凡再一次拒绝了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,毅然选择留在祖国,担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。当时中国的卫生条件落后,疫病流行,急需要各种疫苗控制疾病。在汤飞凡的主持下,新中国的疫苗事业突飞猛进。
1949年,东北地区暴发鼠疫,国内没有疫苗,只能从苏联进口。在供不应求的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