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:《在新疆》作者:刘亮程著出版:春风文艺出版社
开卷刘亮程的还乡之书:
《在新疆》
有那么几年,我尽可能搜寻关于新疆的消息,想搞明白那块土地上的人和事。而透过刘亮程对新疆的家常书写,我看到了一个和想象更加接近的地方,那里气候干燥,易于保存梦◇。
和《一个人的村庄》一样,《在新疆》仍然只是刘亮程的新疆。但这次作家把笔触溢出了沙湾,你能看到一个作家对现实的观察,并作出了自己的判断。关于城乡差别人们谈得已经够多了,刘亮程专心摹写大地的做法似乎也谈不上有多新鲜,但透过那些明亮干净的文字,可以嗅出,出身乡野的他,并没有因为到了城市,就对原有的一切漠不关心,他始终在关心,在为人们的处◇担忧。
我说的可不是所谓对底层人物命运的书写,尽管看起来刘亮程写的也是那么一些不起眼的人。那些普通的买买提,他们活得如此朴实,又如此恣意。那个理发匠,有着新疆大学法律系文凭的买买提,毕业三年都没找到工作,就做开了剃头生意,“只是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”。(《生意》)他哪儿都没去过,守着一个理发摊,却知道城里的许多事。“人得有件事情在手上,大事小事都行。没钱花穷一点可以过去,没肉吃啃干馕嘛,没事情做这一夭可咋过去。”你看,这就是他的哲学。可不是他一个人这么想,刘亮程逛万人巴扎,集市上所见到的一切都是证明,他们似乎总能找到打发时间的东西。而时间,应该是进入刘亮程散文世界的一道门帘。在《牙子》中他写文物贩子:“能看懂老,就是看懂时间了。”“在文物贩子托乎提眼里,这个地方的生活,一直就没变过。生活本身是一个更大的文物,那些被老城人过了千百年没有变化的生活,没人来收藏,这样的文物变不成钱,但更有价值。”“时间在这里不走了,好多老东西都在,或者说许多东西老在了这里,那些几千年的老东西,都能在龟兹桥头等到。等待本身也是古老的,这里的人,一直在过着一种叫等待的生活。”
等待,应该就是当地人的一种普遍表情吧。因了自然条件的恶劣,人们的生活过得实在是捉襟见肘。但就是在这种随处可见的困◇中,作家仍然发现了哲学:人们把日子过成了一种坚忍。那个守护在克孜尕哈千佛洞的阿木提,不光得给自己找水喝,还得给洞口的两棵榆树浇水,而这两棵榆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