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为赵佩茹(右)、马三立(左)演出剧照

我认识赵佩茹时才上小学三年级,那年我大哥结婚。说来,我大哥就是天津戏曲学校的老师,特别喜欢相声。我不知道大哥怎么和赵佩茹结识的,反正那天下课看见马三立和赵佩茹去我家,给我大哥送了一幅玻璃嵌画,上边是两朵绽开的牡丹花。

因为我家离市干部俱乐部很近,每年在那里举办春节相声晚会,我都会想方设法钻进去观看,等着看马三立和赵佩茹的相声。可惜,赵佩茹在1973年因病住院,因为还在“文革”期间,马三立和侯宝林等,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程去看望他,侯宝林当时还约定待他痊愈后,接他去北京为侯捧哏。7月9日那天,赵佩茹与世长辞。因为赵佩茹在相声圈里人缘极好,人们心里难过,搭档多年的马三立,寓意深刻地说了一句:啊,他一辈子没顶过呱,今天也顶呱了。“顶呱”这词儿在相声圈里就是害怕的意思。

马三立这句话一说出,使情绪难以控制的常宝霆、苏文茂等人的心情,豁然开朗了许多,他们悲在了脸上,笑在了心里,尽管笑得很是苦涩。马三立这句话是包袱,又不是包袱,在特殊年代寓意深刻。赵佩茹英年早逝,他1914年出生,去世时仅有59岁,正是相声演员最好、最成熟的时期。在“文革”年代,相声被边缘化、少数化,可马三立的这个“顶呱了”,使他们从悲痛中回到现实,转向了对“文革”的愤懑。

我听过很多赵佩茹的相声录音,与其说赵佩茹是幸运的,不如说与他合作的相声大师更是幸运。他自幼随父学艺,后来拜了前辈焦寿海为师学说相声,在同代相声艺人中他拜师最早。听到不少相声前辈说起赵佩茹,都说他得到了焦寿海的真传。他天资聪明,再加上刻苦,所以功底深厚,活儿路宽阔,学会的相声段子很多,且每一段都刻骨铭心。学者梁漱溟有一个关于学问的八个层次,其中有两个,一个是要有主见,另一个就是融会贯通。赵佩茹就是把学到的本事动了心思,慢慢融化在自己脑子里。不少人说他认真,还有人说他固执,表现在对相声里的每一个字都斤斤计较,他从来不说自己都懂,凡是他自己觉得不懂或者不对的都虚心请教别人。赵佩茹曾经向张寿臣先生请教《全德报》剧情的一段台词,其实这段台词并不是这段相声的华彩,但赵佩茹觉得很关键。请教完了以后他又开始丰富,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贯口

...
捧哏大师赵佩茹(图)2014.09.16天津日报
冀ICP备20210059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