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,小区停电了。尽管事前有通知,家里的应急灯也充了电,但九岁的儿子在明亮的应急灯下没有心情看书,不时问我什么时候来电。可他哪里知道我初中时经常停电的晚自习是怎么上的。
我初中上的是镇里的重点中学,功课赶得紧,吃住在校,有早晚自习。有时候,正上着晚自习,不知怎么就突然停电了,教室里顿时漆黑一片。如果没有老师在教室,就会有淘气的学生故意发出幽灵一样的声音,吓得胆小的女生“妈呀妈呀”地乱叫,还有人起身摸黑去学校商店买蜡烛,两毛钱一支。
一阵吵闹后,有人从桌斗里摸出火柴和蜡烛,“嚓”的一声划出火苗,点燃蜡烛,旁边的同学再把自己的蜡烛引燃。于是,教室里又明亮起来。虽说没有电灯亮堂,但满教室的烛光,像天上的星星,也像生日的晚宴。墙上的人影斑驳陆离,随着烛光不时跳动摇曳,像河底长长的水草,像舞者甩动的广袖,一切都变得诗意起来。教室里恢复了常态,同学们又投入到学习之中。
学校里差不多都是农村的孩子,节俭的习惯不用教都知道。我们在教室里常常是前排的人转过身,趁着后面的蜡烛用,有时是前面的人把蜡烛拿过来,和后面的人一块用。四个人一支蜡烛,有的同学学习认真,不知不觉头离蜡烛近了些,会忽然闻到一股糊味,那准是额前的头发被烛火烧焦了。
春秋天还好说,但冬夏就难了。冬天冷,门窗关得严,教室不通风,那么多蜡烛燃烧着,感觉空气也稀薄起来。如果来电了,同学们都吹灭蜡烛的瞬间,教室里的气味就更难闻了。夏天热,门窗大开,不时有风吹来,火焰常被吹到一边,蜡烛就烧偏了,烛泪不停地往下流,蜡烛也就不经用了。还有蚊蝇在此时也更加猖狂起来,咬得人根本没办法学习。同学们都盼着早点儿来电,每次来电,教室里都是一片欢呼声。
不过,和父辈们说起此事来,他们说这还是好的,他们那时连蜡烛也没钱买,用的都是煤油灯,火焰如豆,看书很费眼。有时油不好冒的黑烟还特别大,熏得鼻孔都是黑的,一流鼻涕就是两道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