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租宝、钱宝网、唐小僧等,如今都成了“庞氏骗局”的代名词,其实,这种骗术早已有之,早在20世纪初,由一个名叫查尔斯.庞兹(Charles Ponzi)的投机商人“发明”。庞兹原是一位意大利裔投机商,1903年移民美国,1919年他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,打着投资邮票券的旗号,推出90天投资收益翻番的“无风险”“高收益”项目,忽悠投资者来购买。虽然第一批投资者在约定期限得到了利息和本金返还,但他们得到的收益其实是新投资者的本金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,“入局”的资金数量从当时5000美元发展到100万美元以上,最终崩盘。
“庞氏骗局”四大特征
无论是100多年前的美国,还是当今世界,“庞氏骗局”一般而言会呈现以下4个特点:
首先,风险与回报不成正比。风险与回报成正比,是投资中的一项常识。比如目前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在2%左右,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4%左右,它们所呈现的预期收益率的高低,是对风险的补偿,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一般有高风险、投资期限较长或流动性较低等特点。而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行之,以高于市场正常水平的回报来吸引投资者,对风险避而不谈。
其次,借旧还新,门店迅速扩张。庞氏骗局的盈利项目是虚构的,没有真实的、真正存在的产品,因而承诺给老投资者的收益无法兑现,只能依赖新投资者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。在多起P2P骗局中,门店的快速扩张是其共同特点,通过线上、线下结合方式推销产品、扩大客户范围。
再次,投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,靠巨额营销支出塑造形象。骗局的核心人物会把自己包装成“投资天才”“理财专家”,在电视台大量投放广告,包装“美女高管”等,但是对于投资本身却很少谈及,保持神秘感。
最后,投资者呈现“金字塔”结构。庞氏骗局用不断发展“下线”的方式获得新的投资者,通过利诱、劝说、亲情、人脉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,从而形成“金字塔”式的投资者结构,而只有“塔尖”的少数知情者能够牟利。
提升风险识别能力
有些投资者只关心最终收益率的高低,毫无风险意识,事实上,没有一项投资是完全无风险的。风险分为两种,一种是收益在有限的范围内波动的风险,另一种是本金全部损失的风险,庞氏骗局中不存在第一种风险,只有第二种风险。
投资
...